全国24小时免费咨询热线
028-89741303
  • 思远网络:以泸州网站建设、泸州小程序开发、泸州手机APP开发为核心、泸州微信营销,网站SEO、400电话一体化服务企业
泸州思远网络公司最新新闻

一个“无App主义者”的意外生还

“无App主义”的意思不是说不用App,而是指用尽可能少的App多做事,也就是用所谓的“超级App”来搞定各种需求。


高使用时长、大用户量的通用性App(比如微信和浏览器),围绕自身主基因(功能)开放接口,聚合大量第三方服务之后演变为平台,即是超级App。

这看上去不是一种讨人喜欢的做法。很多产品经理会信誓旦旦地说,“移动应用就要简单直接,专注于解决用户的一个问题”;用户也会在App Store的评论栏里抱怨,“XX产品越来越臃肿了,这他妈不是我想要的”。

在移动互联网初期,这些说法并无不妥。但随着整体发展进入高峰,“纯做App”的方式已经问题凸显,比如留存率和使用率。

当前的现实是,我们已经进入了“后App时代”:用户使用时长不断向少数几个高频App集中,其他大量功能垂直单一的App几乎无人问津。

事实上,用户需要的是服务而不是一个App,他们并不在乎具体的实现形式是什么。

超级App,以服务或插件的形式满足了各种垂直需求——相比较下载维护多个垂直NativeApp,这对用户的压力要小得多;相对的,开发者针对某个超级App开发一个插件或者一种服务,成本也小得多。

比如,招聘应用人人猎头已经根据微信公众账号的特点打造了完整流程,在该平台上发展了1/4的业务量;快播则以插件的形式与UC浏览器进行深度结合,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视频解决方案。

据此可以演绎出的一个观点是:移动互联网整体正在变“轻”,因为有资格“重”的App只在少数。App很重要,但开发维护成本高,已经进入竞争惨烈的红海期;插件或者Web等“轻服务”完全可以替代现在很大一部分(注意不是全部)NativeApp,而且成本极低。

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格局也许会是:少量超级App+大量基于超级App的插件和Web(满足各种通用需求)+大量垂直小众App。

实验

为验证上述推论,决定做一个实验:剔除大部分第三方应用,只保留几个多功能的“超级App”,外加几个系统自带的基本应用(音乐、天气等)过活——当然,对于一个多年的移动互联网从业者来说,突然玩什么“无App主义”,可能会演变成没事找虐。

经过各种分析和模拟之后,最后选定微信、UC浏览器和百度地图这3款超级App,来进行这次实验。

使用场景一:上班,地铁主需求:资讯与阅读

浏览器就是这阶段的主力。导航页和收藏夹功能在PC上很成熟了,所有人都知道怎么使用。我甚至可以将一些使用频度高的Web以App形式前置到桌面(比如微博),进一步缩短访问路径。

微信主要用于个性化深度阅读。因为主动推送机制,过多的资讯很容易造成打扰和信息过载,所以我只订阅内容独特的公众账号,与浏览器的泛阅读形成互补。

这个场景替代的主要是Flipboard、Zaker类阅读器和各种媒体NativeApp。



分享到:
 〖返回首页〗 〖打印文档〗 〖关闭〗